卡诺效率,这个在物理教科书上躺了近200年的热力学神圣定律,今天可能被一道来自量子世界的“幽灵”撼动了。
(资料图)
这不仅仅是一次实验的成功,它更可能为我们这个被废热和能耗困扰的世界,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能源利用方式的大门。未来你的手机、电脑甚至量子计算机产生的废热,可能不再是烫手的烦恼,而是可以被高效回收,变成驱动自身的电能。
这项颠覆性的研究成果,由东京科学大学藤泽俊昌教授团队主导,发表在2025年9月30日《自然》旗下期刊《通讯物理学》上。
一、无处可逃的“热力诅咒”
故事要从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无比熟悉的场景说起:你的手机发烫了。
从宇宙大爆炸到你手里的咖啡,万事万物都遵循着一个古老而霸道的法则——热力学定律。其中最令人无奈的一条,就是能量转换的“过路费”:只要你想把热量转化成有用的功(比如电),就必须付出一大笔“熵增”的代价,永远无法100%转换。
这个极限的最高天花板,就是大名鼎鼎的“卡诺效率”。它像一道无形的铁幕,宣告着所有热机的宿命:总有大部分热量会被浪费掉。
无数天才尝试挑战它,但都无功而返。这个定律,仿佛是宇宙本身设下的一个无法破解的诅咒。难道,我们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巨量的能量以废热的形式白白流失吗?
二、一个“不合群”的量子怪胎
就在所有人以为这条路走到尽头时,一群日本科学家将目光投向了微观世界的深处,一个连名字都透着神秘的地方——量子霍尔效应体系。在那里,他们发现了一个“不合群的怪胎”:朝永-拉廷格液体(Tomonaga-Luttinger liquid)。
它到底有多怪?
正常世界里,你把一滴热水滴进冷水,热量会迅速散开,直到整杯水温度一样,这个过程叫“热化”。这是常识,是本能。
但这种“液体”偏不!由于奇特的量子效应,它几乎拒绝热化。当一股热量被注入其中,它不会傻傻地均分能量,而是会让这股热量以一种高度有序、高能量的“非热”状态,像一颗精准制导的子弹一样向前冲。
这就好比,一群普通人拿到奖金会吃喝玩乐挥霍掉(热化),而这个量子怪胎拿到奖金,会把钱原封不动地直接送去投资(非热传输)。
科学家们立刻意识到:这东西,可能就是为打破热力诅咒而生的完美信使!
三、史上最小的“量子引擎”
一个疯狂的计划诞生了。他们搭建了一套精密的“量子热回路”:
造热:用一个“量子点接触”晶体管当“锅炉”,持续产生废热。
送信:让前面提到的朝永-拉廷格液体充当“快递员”,将这股“非热”的能量打包送出。
发电:在几微米外,安放一个被称为“量子点”的微型设备,它就是这次实验的主角——量子热机。
实验开始了。他们先用接近传统方式的“准热化”能量去驱动量子点热机,得到了一组效率数据。然后,换上那个不合群的“快递员”——携带“非热”能量的朝永-拉廷格液体。
结果令人震惊。
在注入几乎相同的热量下,非热液体驱动的量子热机,产生了远超传统方式的电压和转换效率
数据显示,它的电动势比参照组高出一倍以上,理想化效率在多个维度上都实现了超越。
一直以来限制着人类的热力学铁幕,就这样被撕开了一道口子。这个结果直接表明,利用非热量子态,热能转换的效率可以超越传统热力学设定的极限。
四、为什么会这样?
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“二元费米分布”模型来解释这个现象
通俗点说,普通的热像一锅温度均匀的汤,能量高低全凭概率,比较“懒散”。而非热状态下的能量,则像一支纪律严明的特种部队,其中包含着远超平均水平的“高能粒子尖兵”。量子热机正是利用了这些“尖兵”,才做出了远超“懒散”能量所能做的功。
这项研究不仅在实验上取得了突破,更重要的是,它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全新的道路:不要让你的能量“热化”。通过驾驭这些奇特的非平衡量子态,我们或许能开启一个能源利用效率极高的全新纪元。
正如藤泽教授所言:我们的发现表明,来自量子计算机和电子设备的废热,可以通过高性能的能量收集技术转化为有用的电力。
或许有一天,我们不再需要为设备的散热而烦恼,因为每一份热,都将是宝贵的能量源泉。宇宙的法则依然存在,但人类,又一次在微观世界里找到了驾驭它的新钥匙。
参考文献:
Yamazaki, H., Uemura, M., Tanaka, H. et al. Efficient heat-energy conversion from a non-thermal Tomonaga-Luttinger liquid. Commun Phys 8, 387 (2025). DOI: 10.1038/s42005-025-02297-6
上一篇:简讯:欧股主要指数集体走低
下一篇:最后一页
X 关闭
X 关闭